在光学设计中,散射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,尤其是在分析大气中的光线传播时。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式,光线入射到球型粒子上会产生散射,而米氏散射理论为这一现象提供了解析解。米氏散射理论适用于各种粒子半径与入射波长的比值,能够有效模拟白云中的散射现象以及光线入射特定物质(如牛奶和生物组织)时的变化。在Zemax OpticStudio的非序列模式中,我们可以利用体散射的追迹方式建立这样的模型。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在OpticStudio中使用米氏散射模型进行环境散射现象的模拟,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。
一、参数模拟
在非序列模式中,我们需要为对象设置米氏散射分布的参数。首先,打开对象的属性字段(Object Properties),在Volume Physics项目中勾选“DLL Defined Scattering”,并在DLL字段选择“MIE.DLL”。以下是需要输入的五项主要参数:
参数 | 描述 |
---|---|
折射系数 | 设置散射粒子的折射系数(实数部分),环境介质的折射系数在材质栏位设定。若两者相同,则不会发生散射。 |
尺寸(微米) | 指球型粒子的半径(r)。若数值≤ 0.0,则不会发生散射。最大值一般默认为1934。超出此数值则不建议使用DLL。 |
密度和平均自由路径 | 散射粒子在对象中的密度。若小于0.0,则不会发生散射。大于0.0时,计算平均自由路径(λmfp = 1/nsσs)。 |
最小阈值 | 设置极坐标积分的上限,以提高计算效率。输入值应在0.001至0.5之间,过小或过大将自动调整为预设值。 |
透射率 | 衰减因子,降低经历散射事件的光线强度。可用于考虑散射球体中的能量吸收。 |
二、输入参数的详细说明
1. **折射系数**
散射粒子的折射系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。如果粒子与周围环境的折射系数相同,散射现象将不会发生。若折射系数小于0.0,DLL将被忽略。
2. **尺寸(微米)**
该参数指的是球型粒子的半径。若数值≤ 0.0,则不会有散射现象。最大值为1934,超过该值的粒子不适合使用DLL进行模拟。
3. **密度和平均自由路径**
散射粒子的密度影响平均自由路径的计算。若密度大于0.0,程序将计算平均自由路径,若等于0.0,则使用“平均路径”栏位的值。
4. **最小阈值**
最小阈值用于优化散射计算的效率。通过调整此值,可以减少无效积分的计算,确保在粒子尺寸较大时仍能获得足够的数据点。
5. **透射率**
透射率用于降低光线强度,允许用户考虑散射体积内的能量吸收。输入的透射率值将直接影响光线的强度。
三、额外考量
在使用DLL进行米氏散射模拟时,虽然“角度”参数并不使用,但若其值≤ 0.0或> 180.0,散射现象将不会发生。米氏散射的分布主要由两个无因次参数描述:散射粒子与背景介质的折射率比(m = nparticle / nbackground)以及归一化的球体尺寸(x = 2πrnbackground/λ)。
四、范例:大气中的散射现象
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范例验证米氏散射程序。示例可于文章顶端的链接下载。在这个模拟中,我们将使用椭圆光源(Source Ellipse)模拟太阳,光源的光谱分布由其黑体温度决定,设定为5780 K。
参数 | 描述 |
---|---|
光源类型 | 椭圆光源(Source Ellipse) |
温度 | 5780 K |
大气模型 | 使用矩形对象代表大气环境 |
粒子折射率 | 1.33(代表水的折射系数) |
粒子大小 | 7 nm |
散射模拟 | 追迹1,000万条光线 |
在模拟中,粒子的折射率设为1.33,代表水的折射系数。我们设定每个水滴的大小为7 nm,归一化的球体大小介于0.063和0.11之间,符合瑞利极限的条件。
1. **瑞利散射的结果**
追迹1,000万条光线后,观察到大气显现出蓝色,这是因为瑞利散射与入射波长(1/λ^4)有强关联性。
2. **米氏散射的结果**
在第二个结构中,粒子的尺寸明显增加。在这种情况下,散射的平均自由路径与第一个结构相似,因此需要降低粒子的密度以保持几毫米的平均自由路径。
经过1,000万条光线的追迹,结果显示,米氏散射条件下的散射分布与入射波长的关联性极低,与文献的结论一致。这解释了为何太阳周围的光线看起来是白色的,以及天空中的云为何同样是白色的。
五、总结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在Zemax OpticStudio中使用米氏散射模型模拟环境中的散射现象。我们探讨了参数设置、DLL定义、模拟实例及其结果分析。米氏散射理论为理解光线传播中的散射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,帮助光学设计师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效的模拟和分析。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米氏散射或在OpticStudio中进行更复杂的模拟,建议参考相关文献或OpticStudio的帮助文档,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。